一九八一年,张达寻出生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个音乐家庭,从小受家庭环境的熏陶,9岁开始跟父亲学习低音提琴,12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,师从符达教授。1998年在美国著名音乐家斯图亚特·桑基先生的推荐下,考入了美国Intelochen艺术高中。2000年高中毕业后,考取了美国印第安那大学,攻读艺术家文凭,师从劳伦斯·赫斯特教授。2001年6月,张达寻参加国际低音提琴协会独奏比赛,获成人组第一名,他是赢得历届该奖项最年轻的选手,国际低音提琴协会邀请张达寻于2003年的国际低音提琴大会上举办独奏音乐会。2002年1月,张达寻夺取了在美国明尼苏达举办的青年演奏家比赛的特等奖,并囊括相关的全部奖项,它为张达寻提供了与明尼苏达交响乐团在2003年协奏演出的机会,张达寻也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此奖的低音提琴演奏家。2002年5月,张达寻又获得了全美弦乐教师比赛比赛冠军。2003年1月,张达寻在美国纽约举办的国际青年艺术家器乐比赛中,荣获第一名,国际青年演奏家演出公司与张达寻签定了演出合同,成为该公司签约的第一位低音提琴独奏家。张达寻成为获得“青年音乐家奖”的首位低音提琴演奏家,也是Claire Tow大奖获得者,该项奖金支助了他在纽约的初次登台(青年音乐会艺术家系列)。他还赢得了华盛顿表演艺术家协会奖,该项奖金支助他于2005年5月在肯尼迪中心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。除此以外,他也赢得了La Jolla音乐协会奖、新英格兰交响乐团独奏家奖和Fergus奖。2006年,张达寻获得中国金钟奖,被列入中国人物年鉴,2007年获得著名的美国菲舍尔(Avery Fisher)职业大奖。2010年,张达寻又获得了日本京都的青山音乐家奖。
2004年张达寻应邀加入马友友丝绸之路音乐演出小组,参与了马友友“丝路”计划的巡回演出与旅程,包括2004年在美国卡内基音乐厅,2005年在日本世博会、2007年在中国上海举办的世界特奥会开幕式的演出等。他还和马友友一起为日本NHK电视台录制系列纪录片原声音乐,CD则通过SONY古典发售。
2005年——2008年,张达寻作为纽约林肯中心室内乐组织成员,与众多世界著名音乐家合作,并在德意志唱片公司录制了多张CD。2008年,张达寻与朗朗在芝加哥成功举办了一场以中国音乐为主题的音乐会。
张达寻以低音提琴独奏家的身份与东京交响乐团、韩国交响乐团、美国明尼苏达交响乐团、新英格兰交响乐团等国际上许多交响乐团合作,演出了卡门幻想曲、波特西尼协奏曲、二泉映月、安德森协奏曲、库塞维斯基协奏曲等乐曲。
几年来,张达寻在美国、加拿大、英国,意大利,巴拿马、日本、韩国、中国等地举办了百余场个人独奏音乐会,受到观众热烈欢迎。与此同时,还创作改编了大量受观众欢迎的低音提琴独奏曲,其中有许多中国乐曲,如二泉映月、良宵、赛马、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、夜深沉等。2005年,张达寻在印地安那大学毕业,取得了艺术家文凭,毕业后被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艺术学院聘为低音提琴教师,2007年,被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巴特雷尔音乐学院聘为低音提琴副教授。张达寻从2019年开始在天津朱莉娅学院任教。
张达寻的演奏,渗有东方文化素质的特色,他把低音提琴的演奏水准和曲目,提高和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美好的境地。他的演奏技巧辉煌,风格高雅,富于变化。音色沉稳、厚重、朝气、优雅还不乏浪漫的色彩,把演奏技术和音乐融为一体,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。演奏曲目,包括古典乐曲、近代乐曲、中国音乐和探戈、爵士乐等。在音乐会中,他还经常演奏马头琴和软弓京胡,为音乐会增添了新的看点。美国旧金山《古典音乐报》把张达寻誉为低音提琴界中的马友友,美国《华盛顿邮报》把张达寻称之为“低音提琴的领航先锋”。